采访中,不少家属面对护理服务,也常常心存疑虑。“我们不敢把父母交给一个来历不明的护工。”一位受访者表示。
笔者了解到,作为探索,在北京、武汉、上海等地,一批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了从就诊准备到照护反馈的全流程服务标准,并结合培训、资质审查和应急处置培训,提升照护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有的通过数字化平台,对服务过程进行实时追踪和质量评估,实现信息可视化和用户反馈闭环。
王淑霞认为,护理服务应形成“社区—医院—家庭”之间的照护协同网络,并推动分级管理与技能培训系统建设,“不能只靠个体经验和口碑支撑整个行业”。
“免陪照护”:制度转型中的新探索
随着陪诊陪护市场升温,“免陪照护”正成为医疗系统应对照护压力的新探索。
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启动“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目前,广州、重庆等地已率先探索相关服务模式。
“免陪照护并不意味着没有人陪,而是由医院或第三方专业照护服务团队来接管传统由家属完成的陪护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经济与保障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郝晓宁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指出,“这一模式更强调照护的专业性、流程的闭环管理和安全责任的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