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跳板:为400吨级国产重运(对标安-124)积累复合材料、飞控技术;
战略威慑:2024年赴俄参演证明其跨国投送能力,东大空权触角延伸至欧亚腹地。
六、未来战场:第四名只是起点
看官需清醒认知:
短期差距:C-17的77吨载重、千架级规模仍是东大难以企及的高峰;
进化潜力:运-20是“活机体”(持续升级中),而C-17已停产;
终极目标:东大航空人正攻关长江-2000发动机(35吨推力),为600吨级“超级鲲鹏”筑基。[page]
结语:从“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
当安-124的阴影笼罩珠海跑道时,笔者看到的不是差距,而是鲲鹏终将跨越的刻度。66吨载重是东大航空工业的成人礼,更是重装空权时代的入场券。待涡扇-20呼啸长空之日,“第四名”将是运-20征途的最低起点——因为真正的战略投送力,永远在下一架腾空的翅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