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深层意义在于,中俄空空导弹的技术代差,恰似两国国运的微观映射。
一个在坚实基础上持续投入、敢于挑战极限,以霹雳-17“电线杆”般的极简设计,勾勒出未来空战新维度;另一个则困于苏联遗产,纵然R-77M奋力“破栅”,终难突破物理定律与思维定势的双重围城。
当歼-20弹舱内未来的“光杆”霹雳-16蓄势待发,R-77M在乌克兰上空的首秀,更像是一个落幕时代的余晖。
天空从未如此拥挤,导弹的航迹便是大国博弈最清晰的注脚。俄罗斯的奋力追赶值得尊敬,但未来空战的规则手册,正被东方的工程师们一页页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