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罗夫斯克,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顿涅茨克小城,如今硝烟蔽日,钢铁轰鸣,已然成了检验现代战争残酷法则的终极熔炉。笔者今日不谈风月,只论刀兵,带各位看官穿透战场迷雾,审视这场正演变为战略决战预演的绞肉机之战。俄军在此祭出的“10倍兵力+24小时空地支援”碾压模式,配合令西方引以为傲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沦为“摆设”的饱和打击,将“火力优势决定论”以最血腥的方式刻在了每一寸焦土之上,也为我们这些旁观者,特别是东大的观察者们,提供了价值千亿的实战教案。
一、战场速写:钢铁洪流与“爱国者”的沉默
前线传回的绝望报告勾勒出令人窒息的图景: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军集结了绝对优势的地面兵力,辅以近乎不间断的空中掩护和炮火支援,形成了一套精密运转的杀戮机器。乌军的防御体系,无论构筑得多么精巧,在“10倍兵力+24小时空地支援”的绝对力量面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崩溃。最令西方世界瞠目的是,被誉为防空利器的美制“爱国者”系统,在这场风暴中竟显得如此无力,被俄军以系统性的饱和打击战术彻底压制,几近“摆设”。这绝非单一系统的失败,而是对整个依赖高技术、高成本、单一节点防空理念的沉重拷问。[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