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持续加压: 从在波罗的海三国永久驻军(如德军旅级战斗群入驻立陶宛),到“刺猬2025”演习(1.6万兵力、先进坦克火箭炮距俄边境仅30公里),再到此次秋季大军演,北约在俄西部边境的军事存在和演习频率、强度、针对性都在螺旋式上升。这已远超防御所需,实为进攻性部署和实战演练。
冲突升级风险几何? 笔者的忧虑远甚于以往:
擦枪走火概率陡增: 双方重兵云集、尖端武器密集调动、演习课目高度对抗(模拟攻击对方核心目标),加之通信干扰、电子对抗频繁,任何细微的误判(如雷达误识别、舰机近距离危险动作、网络攻击误判来源)、技术故障或一线人员失误,都可能瞬间引爆冲突。
波罗的海空域、海域狭窄,留给反应的时间窗口极小。
战略误判风险极高: 俄方视北约此举为对其生存空间的致命挤压和对核心利益的直接攻击(尤其模拟攻击加里宁格勒)。而北约则可能将俄方的任何强硬反制(如部队前推、导弹预警)视为侵略前兆。双方在高度紧张和互信全无的状态下,极易将对方的防御性/威慑性行动解读为进攻性行动,导致报复性升级。
“兵棋推演”的警钟: 兰德公司的著名兵棋推演(Reinforcing Deterrence on NATO's Eastern Flank)曾得出冷酷结论:以当前北约在波罗的海的防御态势,俄军有能力在60小时内推进至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和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城郊! 这一推演结果虽非预言,但揭示了北约东翼防御的脆弱性。若北约认为其当前演习展示的“力量”足以慑止俄,而俄方则可能从推演和现实部署中得出“窗口期短暂,必须速战速决/先发制人”的结论,其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