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拖延:画饼难充饥的“承诺”
毛熊家的装备,一度以皮实耐用、价格相对“亲民”著称。然而,近年来其交付能力和售后保障,简直成了国际军购圈的笑柄(或者说悲剧)。印度2018年豪掷54亿美元订购5套S-400防空导弹,眼巴巴盼了7年,结果呢?只收到3套! 马来西亚、印尼手里的苏-27、苏-30、米格-29,本是空中利剑,却因毛熊那糟糕透顶的后勤和技术支持,大部分成了停机坪上的“铁疙瘩”,难以有效升空作战。 这暴露出的,是其军工体系在持续消耗和西方制裁下,产能、供应链和保障能力的全面塌方。钱收了,货却遥遥无期,或者给了也用不好,这信誉,还能剩几分?
欧式桎梏:带着镣铐的“舞蹈”
欧洲货,工艺精湛,性能不俗。但那份源自“政治正确”的傲慢与限制,同样让买家如鲠在喉。泰柬冲突,泰国出动了瑞典的JAS-39CD“鹰狮”战机,结果如何?瑞典方面立马跳出来警告:不许用我的飞机越境攻击!否则,技术限制伺候! 花钱买来的武器,怎么用、在哪用,还得看卖家脸色?这战场上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买家却要戴着卖家强加的“镣铐”跳舞,束手束脚,这仗还怎么打?谈何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