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棺材”、“寡妇制造者”的名号,那是印媒自己都盖章认证、全球军迷圈儿无人不晓的“金字招牌”,真真儿的实至名归,一点不带掺水。 老蚕就想问一句:三哥家的飞行员,每次爬进米格-21的座舱,是不是都得先默念三遍“唵”?
(二)甩锅米格?东大歼七笑而不语
肯定有看官要说了:哎,这不赖三哥,都怪那破米格-21太落后!笔者得替这老伙计喊声冤。米格-21本身差吗?全球产量破万,50多国用过,二代机里的“劳模”,东大引进后消化吸收搞出歼-7,飞得又稳又安全,事故率比印度低得“不是一个数量级”! 人家设计初衷是“高空高速截击机”,低速性能差点意思,可这毛病放哪国都一样。怎么到了印度手里,就跟点了“自毁”开关似的?俄罗斯专家瞅着印度飞行员还在开这古董,都忍不住调侃:“印度人真是伟大的维护者啊!” 这话听着是夸,细品全是刺儿。 说到底,战机本身或许有时代局限,但绝不是印度空军“摔机如麻”的罪魁祸首。把“飞行棺材”的帽子全扣米格-21头上,那是典型的找“背锅侠”,转移焦点![page]